首页> 历史学> 历史学论和同

论和同

关键字:《易》道论文,勿施于人论文,和而不同论文,孔子论文,己所不欲论文,生存之道论文

作者:刘梦溪

DOI: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包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从学理和心理上看,差异应该是第二位的,相同之处是第一位的,所以《易传·系辞下》引孔子的话写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尽管思考的方式和所选择的途径不同,人们终归要走到一起.《易》上经第十三卦《同人》,就是直接演述“同”、“和”义理的专卦.孔颖达疏解“同人”为“和同于人”,可谓深明《易》理.孔子将和同观念精要地概括为“君子和而不同”,比《同人》对和同的追寻,在理念上又跃升一步,即认为“和”是包含有诸种诸多不同的多样统一的状态,《国语·郑语》记载的史伯指陈衰周之弊,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则是对“和同”之义作哲理提撕.即如果“去和而取同”,只想用“同”来给自己提供助益,就什么也得不到了.而不同所以能够走向同和,人情物事的心同理同是关键.无视人类的“同”,夸大人类的“不同”,以不同为由拒绝走向和同之境,是学术的误区和思想的陷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给出的另一思想定律,它代表的是儒家的恕精神,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异量之美.此一定律给出了人类的理性相处之道,是处理人类的不同的最合乎人类本性的理性方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两句话所涵蕴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解决人类生存之道的一种大智慧.

关注微信公众号 "盖瑞文化传媒"

输入文件号"324383",获取下载密码.

获取密码后点击下方下载连接获取完整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