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学> 民族学地域文化网络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黔东南西江苗寨的考察

地域文化网络与乡村社会治理——基于黔东南西江苗寨的考察

关键字:黔东南西江苗寨“方老”乡贤社会治理

作者:杨戴云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21.12.13

黔东南苗岭山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区域,乡村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这一区域苗寨“方老”,苗语称为“lul fangb”,是指鼓藏头、榔头、寨老、歌师、活路头等。相对那些告老还乡的乡贤,苗寨“方老”生于斯长于斯,没有在外做官的经历,村民对他们的信任主要来自其本人代行村民自治中的公共服务行为以及个人德行修为。西江苗寨是这一区域最大的传统村落,也是著名乡村旅游景区。西江苗寨通过“方老”权威在场,使苗寨榔规、古歌、节庆、生态观念、防火习俗等传统文化得以有效整合,功能得到适恰发挥,重塑了村落社会秩序,成为事实上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极具本土性和在地化的特点,人们易于接受,对于习化乡风、敦化民风、讲信修睦、协和乡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考察西江苗寨社会治理的文化网络可以看到,乡村振兴视野中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不仅仅是观光旅游的看点,更是乡村社会治理政府与民间共治、降低治理成本、推动治理创新、增强治理实效的内生资源和内在动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 "盖瑞文化传媒"

输入文件号"21148",获取下载密码.

获取密码后点击下方下载连接获取完整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