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族学> 民族学异味与佳肴:瘪的话语建构与象征意义

异味与佳肴:瘪的话语建构与象征意义

关键字:瘪肮脏现代性象征西南少数民族

作者:杨筑慧,胡文兰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9.01.05

瘪是从牛羊胃或小肠中提取的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所制成的一种汁液佐料,以之加工的菜肴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部分少数民族中,其食用过程往往带有神圣性与仪式性。但因其来源与“他者”认知中的“卫生”有巨大的差距,长期被视为肮脏、落后、原始的表现,并推于食之的少数民族。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展,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在媒介、游客、地方政府以及乡民的大力推介下,瘪逐渐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健康、原生态的表征,以及一定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瘪的话语建构,反映了人们追求新奇、包容多元的现代性反叛,借助于瘪,那些曾被视为原始、落后的地域和人们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身份标签的扭转。

关注微信公众号 "盖瑞文化传媒"

输入文件号"21244",获取下载密码.

获取密码后点击下方下载连接获取完整PDF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