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学> 体育学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操作和实践的困境

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再审视:操作和实践的困境

关键字:主科论文,体育中考论文,体育高考论文,双减,平时成绩论文,应试教育论文,必考科目论文,改革论文

作者:熊文

DOI:10.12064/ssr.20220302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关注微信公众号 "盖瑞文化传媒"

输入文件号"22633",获取下载密码.

获取密码后点击下方下载连接获取完整PDF文档